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八部门《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精神,上海市供应链发展促进会开展征集和推荐“2025年上海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优秀案例”、“2025年上海低碳供应链标杆企业案例”活动并会同有关专家完成了对所征集案例企业的信用征询、抽查考察评议、听取各方意见、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产生了“2025年上海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优秀案例”30个,“2025年上海低碳供应链标杆企业案例”15个。
为全面宣传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以及低碳供应链标杆企业的优秀案例经验和模式。现将45个优秀案例,萃取精华,编辑成浓缩版,通过“案例汇”专栏每日一例,在上海市供应链发展促进会公众号和官网进行宣传推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
路凯1942年成立于澳大利亚,现属招商局集团,专注托盘等物流包装设备租赁及循环共用,全球总部位于香港,业务覆盖12个国家及地区,是亚太领先的单元化物流载具循环共用服务商。
目前路凯在全国标准化载具运营总量达2400万板,设56个全功能营运服务中心,覆盖主要经济区域,与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依托全国服务网络、专业维修能力、旺季应急供应、本土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及带板运输解决方案,成功推动数百个带板运输项目,是国内唯一能支持全国规模化带板运输作业的载具服务商。
二、供应链创新背景
1. 托盘循环共用行业尚处新兴阶段:截至2024年底,中国托盘保有量18.2亿片,循环共用托盘约5000万片(占比不足3%),而发达国家占比超50%,标准化率与循环共用比例提升空间大。
2. 大规模托盘化运输是必然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追求供应链优化,带板运输可提高装卸效率、降低货损,是消费品供应链发展方向。
3. 标准对接与商业规则缺失:自动化设备未以1200*1000mm 标准托盘为选型基准,改造成本高;供应链上下游缺乏带板运输收益分配机制,推动难度大。
4. 快消品供应链协同难:国内快消零售业态丰富、品牌集中度低,经销商规模不一、分布散,品牌商面临载具回收难、管理成本高问题。
5 载具管理难度攀升:带板运输场景下,载具数量与流向数据庞杂,企业需大量资源管理,且回收难、成本高。
三、供应链创新模式和特点
1. “树标准”:建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以1200*1000mm标准托盘为核心,通过标准化产品、服务与商业规则,构建快消品行业载具循环“高速公路”,保障跨企业高效带板流转,引导更多企业加入体系。
2. “建平台”:打造“路凯智慧云”: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下单、库存查看、电子签约、在线支付等全流程管理,支持跨主体托盘交接;上线“碳计算器模块”,提供订单级碳计算,助力绿色供应链。
3. “抓链主”:推动龙头企业带板运输:聚焦仓储式会员店(高周转、整板订单率高),带动超1000家上游供应商采用带板运输,实现供应链一贯化作业。实施后,装卸效率提升100%+,收验货效率提60%,人工成本优化80%+,发挥示范效应。
4. “推渠道”:深挖经销商渠道需求:针对快消企业“用工难、用工贵”,推进品牌商到经销商端到端带板运输。如与全球知名水饮品牌合作,依托全国服务网络解决经销商管理、空托盘回收问题,装车效率提80%,月台效率提近5倍,车辆周转率翻倍,减少货损。
四、供应链创新成效
1. 提升标准托盘使用率:完善循环共用服务体系,提升上海及全国标准托盘普及率与循环共用比例,满足企业对标准载具的需求。
2.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带板运输一贯化,提升装卸效率(平均提100%+),加快车辆周转率(平均翻倍),优化人工与库存成本,整合物流资源,提升配置效率。
3. 升级载具管理智能化:“路凯智慧云” 实现100% 客户订单在线化,70% 客户开通在线支付,2024年托盘转移订单增25%,99%小微客户用电子签约,降低管理难度,提升信息化水平。
4. 助力绿色供应链转型:循环载具较一次性包装减固废97%、能耗56%、碳排放53%;“碳计算器”实现订单级碳管理,契合“双碳”战略。
五、供应链创新经验总结及未来发展规划
1. 经验总结:坚持推动托盘标准化,以体系建设奠定基础;聚焦链主企业与关键渠道,以示范效应带动行业;依托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效率与绿色属性。
2. 未来规划:持续完善标准载具循环共用体系,加强政策宣贯与市场认知培育;扩大带板运输应用规模,共建行业商业规则;优化托盘质量管理,强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力,助力智慧供应链决策。
关于案例详细信息,咨询电话:17601290705(微信同号),欢迎扫码或咨询
